由于材料技術的限制,目前大多數(shù)隱身斗篷只對紅外線等非可見光有效,即便能在可見光下實現(xiàn)隱形的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條件。日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突破了這一難點,讓隱身斗篷下的一個300納米高、6微米寬的物體從全波段可見光中“消失”。相關論文發(fā)表在一期的《納米快報》雜志上。
據(jù)研究人員介紹,許多先前的研究都使用金屬超材料作為制造隱身斗篷的“布料”,但在光學頻率中,金屬會吸收過多的光線并造成顯著損失。今年2月,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用具有雙折射光學性質的方解石晶體來制造隱身斗篷并獲得了成功,但該裝置只對可見光波段具有某種特定偏振屬性的光有效,即該裝置只有在特定光線的照射下才能“隱形”。
負責該項研究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張翔說,新的研究中,他們采用了一種被稱為擬保角映射(QCM)的技術讓一個300納米高、6微米寬的物體在可見光全波段中實現(xiàn)了“隱形”。由于這種隱身斗篷上有一層覆蓋物,研究人員稱其為“地毯斗篷”。其中“地毯”在外觀上如同一個平滑的鏡面,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觀察者在可見光中無法察覺其下的覆蓋物。
要實現(xiàn)隱身,首先必須改變經(jīng)過物體四周的光線,使其無法形成反射。為達到這一目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具有可變折射率的材料,并將其轉化為一種自然界中先前并不存在的超材料。這種材料分為兩層,襯底是一層透明的納米多孔二氧化硅,其上是一片氮化硅波導。為達到改變折射率的目的,研究人員還在氮化物上蝕刻出很多小的孔洞以構成所需的圖案。通過這種材料,斗篷便可以改變光線的路徑,*遮住下面物體的輪廓,從而達到隱身的目的。
張翔稱,該裝置是*可在可見光波段中奏效的隱身斗篷,新技術使可見光領域內(nèi)的光學轉換技術又前進了一步。除偽裝外,研究人員將能更自如地操控光線,從而制造出更先進的顯微鏡和計算機。